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2-06-23 12:44:25
數據入“云”上“網”,信息網絡四通八達,數智化改造多點開花,常村煤礦積極擁抱日新月異的數字科技,推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等在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智慧型礦井建設步伐,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筑牢“數字”基石。
信息高速路貫通地面井下
成孔質量實時監控、鉆桿米數自動計數,常村煤礦抽采工作面安裝有7套高清攝像設備,對每個班的打鉆情況進行全程錄像,并實時傳輸至地面,彌補了人工檢測帶來的不精準、效率低問題,鉆孔成孔率、隊組生產效率明顯提升。這得益于井下四通八達、穩定可靠的萬兆網敷設,為井下視頻監控系統的迭代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以前,該礦井下視頻監控系統,主要靠視頻光端機進行傳輸,無獨立的視頻網絡,且傳輸距離遠、視頻信號質量差,部分攝像頭現場干擾大,嚴重影響井下安全生產監控。為加快智能化礦井建設步伐,在煤礦技術革命中占據高地,該礦按照高可靠性、高互聯性、先進性、經濟型的設計原則,建成萬兆網傳輸平臺,為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產量監控系統、工業電視系統、皮帶運輸系統、安全檢測監控系統、打鉆視頻系統、井上下物聯網系統等,搭建起傳輸主干網絡,形成了快速高效、及時準確的信息高速通道。
同時,萬兆網傳輸平臺的建成和成熟運用,能在地面實時監測井下環境參數,集中控制井上、井下機電設備,減少井下作業人數,達到減人增效和提升礦井本質安全水平的目的。以主運輸無人值守項目為例,主運輸系統470水平9部皮帶實現無人值守,24部主運輸皮帶機全部安裝集中控制設備,實現了地面視頻監控、遠程開停功能。通過集控系統的應用,每班核減了9個固定崗位,其余的6個固定崗位工轉為巡查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另外,在萬兆網生產系統數據整合的加持下,該礦現場生產過程的動態實時監控與各種調度指揮手段緊密結合,進一步強化了生產調度指揮的實時性、聯動性、準確性,鍛造了“最強大腦”。
讓數據入“網”上“云”
如果你想了解常村煤礦的安全生產動態,只需打開電腦登陸“常村煤礦數字化平臺”的“生產管理監控”板塊,從每日的產運銷數據到各系統材料消耗,再到關鍵環節的動態變化,盡收眼底。
為打破信息 “孤島”,迅速發現管理“短板”,該礦自主創建了生產調度數字化平臺系統,實現了“多點錄入、一點集成、信息共享、聯動響應”。該系統運行后,將過去基層各單位每日上報的數據信息直接錄入平臺,不僅實現了無紙化辦公,還提升了管理層精益決策的精準度。首先,該平臺可以實現數據的日日更新,更加直觀、全面地反映礦井動態變化,及時將不足和問題暴露出來;其次,打破信息壁壘,使系統之間、系統內部的信息更透明,促進了信息的流轉和整合。在此基礎上,依托龐大的數據基礎,該平臺還能開展多種高級模型分析,靈活組合各項指標,敏銳洞察數據背后的行為表現,實現數據的“增值”,為精益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在兼顧綜合數據處理與運用的同時,該平臺還搭建了“各隊信息”板塊,根據其工作性質,劃分了“掘進隊組、綜采隊組、皮帶隊組、運輸隊組、四大件類隊組、后勤隊組、其他隊組”七大區域,每塊區域有相應的產量、進尺、出煤量、運輸量、消耗等數據對比圖。通過對比,可以直觀看到隊組間差距,調動各隊組奮力趕超的積極性。除了橫向對比,該平臺還支持縱向分析功能,各隊組可自選特定時間段,對時間段內的指標及實際消耗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幫助其查找自身“變量”,發現“短板”,找到精益改善的突破口。
為安全生產貢獻“數智力量”
常村煤礦主井提升系統的驅動部分,自投產以來一直沒有進行過升級改造。功率低、使用時間長、廠家停產,一系列因素都為礦井安全生產的持續穩定高效增加了風險。去年,該礦對主井控制系統進行了數智改造。在運行舊驅動的同時,增加了新的驅動部分,新舊搭配,一用一備,實現雙回路,避免了舊驅動一旦發生故障,無法及時更換,導致生產停頓的風險。同時,該礦還對主井提升系統的高壓、低壓部分進行了升級,分層的模塊化結構徹底解決了 故 障多、排查難 等 難題,主提升系統更加穩定可靠,日均提升達到925斗。
貫徹綠色低碳發展新理念,落實“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要求,智能化礦井建設已經吹響了“沖鋒號”,一系列技術突破在常村煤礦遍地開花。建設安全監控系統短信預警平臺,風險隱患實現了動態管控;智能掘進機地面與井下互聯,實現了遠程控制、減人提效;投運了采區產量監控系統,產量數據更加精準;充分利用OA自動化辦公平臺,各類工作票、規程措施實現了網上辦理,實現了“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按照能源合作模式(EMC)實施了西坡智慧空壓站改造,避免了大額資金投入,實現了無人值守、節電節能、利益共享。
插上了“數字化之翼”的常村煤礦,正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文/圖 郭艷霞 岳鵬)
責任編輯:崔婷婷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