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2-06-22 16:39:16
自集團“算賬”文化開展以來,漳村煤礦堅持以需求為綱,利潤為王的總體思維,緊緊圍繞“減人、優崗、控工、提效、增收”十字方針開啟生產勞動組織大革新,通過精心謀劃,定崗定員,精干隊伍,提升效率,精準管控,對標挖潛,全面推進集約高效、減人提效、提質增效一體行動,不斷提升精益高效、數智綠色、持續發展新漳村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算真賬、真算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該礦在全面預算、績效考核、薪酬分配一體化融合方案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勞動組織和薪酬分配制度,積極探索復合式薪酬激勵體系,按照以產量定隊伍,以效率定人員的方式,因需設崗,按崗配人。同時,結合老礦實際,本著“充足一線,精干二線,瘦身機關,精簡后勤,勞務規整”的基本原則,科學規范崗位設置,定崗定員、減崗減員。并在定員范圍內實行工資承包制“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達到效率效益雙提升。
“一線用產量和進尺核定工資,取消打雜用工和其它輔助性工資的單獨審批,結合工作實際將輔助崗位工作量全部納入到生產定額當中;二線實施崗位定員工資的同時,將出煤線運輸隊組工資與出煤量緊密掛鉤;地面生產單位采用工作量承包和服務工資制,機關業務科室績效(工資)既與單位績效考核掛鉤,又與全礦產銷量掛鉤,實現全礦一盤棋?!痹摰V勞資科科長段永龍介紹道。
漳村煤礦面對近年來人員只出不進現狀,為保證安全生產任務順利完成,通過技能培訓,積極提高員工業務技能水平,深挖現有崗位潛力,充分發揮“能兼則兼,能并則并,能代則代”的定員核定原則,在人員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合理合規進行崗位整合。尤其采掘一線鼓勵“一人多證,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在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實現減人提效、提質增效。
為進一步提升勞務派遣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安全意識,規避企業的用工風險,降低勞務費用。該礦經黨委會和班子會研究決定,在國家和集團政策范圍內對超齡勞務派遣人員進行了集中清退,既為員工個人負責,又為企業分憂減負。
規整前,漳村煤礦后勤環衛部是所有勞務用工單位中超齡人員最為集中的單位,并且有作業時間長、露天作業多、人員工資低的特點,本著“減人、增資、降費”的原則,按照“三個人干五個人的活掙四個人的錢”的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對后勤環衛工率先實行工作量自愿認領機制,既保障了減人之后工作的正常運行,又降低了總體的勞務費用,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果。
通過現場測量,該礦室外清掃面積約10萬平方米;核定室外衛生工21個工/日,核減21工/日,核減比例50%;室內的清掃面積約6000平方米左右,室內衛生工31個工/日,核減11個工/日,核減比例26%;僅衛生工這塊,總共核減32個工/日,核減比例達31%。自減人提效方案實施后,衛生工的月綜合收入從1700元提升到2200元,月工資標準平均提升30%以上,但(月)工資總額卻降低了40%。僅此一項,一年可節約80萬余元,既提高了勞務工的收入,降低了大齡人員用工風險,又實現了總體降費;在此基礎上,鼓勵環衛工在自愿的前提下進行衛生責任區個人承包制,按照每平米0.014元靈活配置責任區范圍,打破大鍋飯,實現多干多掙,多勞多得。
后勤系統相關崗位的改革試點只是該礦全面執行精益化管理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該礦扎實推進集約高效行動,科學排定銜接,高效組織生產,開展“單面日產萬噸、回采工效90噸/工以上,單頭日進10排、掘進工效0.15米/工以上”高效競賽。截止2022年1—5月份同比回采工效提升8.5%,綜掘工效提升32%;并積極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打造一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兩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的“1+2”數智礦井漳村亮點。
在此基礎上,漳村煤礦進一步推進機械化減人,智能化換人。其中自動化排水系統、無人值守變電所、運輸系統集中控制、地面智能選矸、物料實行“快遞式”訂單服務等已實現廣泛的推廣和使用,極大縮減了中間環節,減少了人工投入,節約了成本費用,實現了管理制度重構、工作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了全員勞動生產效率。
“實干的基礎上要堅持兩個原則,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創新干;更要把握四個要點,守住底線是前提、科學決策是重點、用好方法是核心、獎罰分明是關鍵。我們要讓艱苦崗位、重要崗位、特殊崗位和直接創造效益的人群能夠掙到高工資、得到重獎勵?!闭拇迕旱V礦長梁安文在2021年度模范先進表彰會上鏗鏘有力地講述著。
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效率最高、用人最少、質量最好、效益最優。漳村煤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優化各條線的崗位設置,有效降低了各生產單位的綜合用工,提高了效率。截止到目前,全礦在崗人員效率由上年同期相比提升10%。2022年,漳村煤礦將在算人工賬、算經濟賬、算效率賬方面繼續進行精益管控,深化減人提效,提質增收,用“基準線”、“奮斗線”、“挑戰線”激勵全員價值創造,以確保全年經營管控目標的順利實現。
(文/圖 李康 李輝)
責任編輯:崔婷婷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